2017/09/22~2018/01/18
9小時/9週/1學分,隔週授課
- 課程概述
生活營養課程主要是以影片授課,配合相關影片實務介紹台灣綠色產業。課程依台灣區域特色作物由北而南逐一介紹。
- 教學目標
此課程將提供營養系學生對台灣重要農產品的認識:依區域介紹地方特產的生長、收成、加工、到英文、台語名稱和營養成份的認識。
- 授課教師
吳佳娟 生技製藥暨食品科學院營養學系 助理教授 黃俊瑩 生技製藥暨食品科學院營養學系 副教授 楊新玲 生技製藥暨食品科學院營養學系 教授 蔡佳文 生技製藥暨食品科學院營養學系 副教授
- 教學進度
第1週 [實體] 課程介紹 第2週 [線上] 台灣綠色產業 第3週 [線上] 台中的美味之旅 第4週 [線上] 南投的寶物之旅 第5週 [線上] 雲林黑金酸柚之旅 第6週 [線上] 後花園的藏寶圖 第7週 [線上] 處處是好農 第8週 [實體] 學生分組報告Ⅰ 第9週 [實體] 學生分組報告Ⅱ
- 教學方式
觀看影片、作業活動、小組報告
- 評量方式
線上課程參與與表現 (20%)
線上繳交作業 (20%)
實體小組報告 (60%)
- 先修科目
無須背景知識,適合所有對本課程有興趣的營養系學生
11週/4學分
- 課程概述
由建立細胞階層基本概念開始,接著介紹神經肌肉,再個別帶入各個系統。課程中著重介紹各個器官系統之功能及運作原理及器官系統之間的互動與協調:幫助同學了解身體如何在動態平衡中維持恆定(Homeostasis)並間接穿插相關系統的生理病理機制。希望藉由此課程幫助同學們奠定生理學基礎,做為未來其他醫學/臨床相關專業科目的基石。
- 教學目標
本課程首先教導學生認識人體正常器官的功能表現。繼而導入各個器官系統專論。讓同學瞭解比較各個系統之健康與病態時的情況,並將這些專業知識與臨床所見的疾病串聯起來,以應用於將來診斷、處理疾病與預防之用。
- 授課教師
林靜茹 醫學院醫學系生理學科 副教授 梁育民 醫學院醫學系生理學科 教授 陳雅雯 醫學院醫學系生理學科 副教授 黃怡萍 醫學院醫學系生理學科 副教授 鄭雅興 醫學院醫學系生理學科 副教授 龔志力 醫學院醫學系生理學科 副教授
- 教學進度
主題一 Introduction to Physiology and Cell Physiology(生理學總論與細胞生理) 主題二 Skeletal Muscle Physiology(骨骼肌肉系統) 主題三 Nervous System I(神經系統Ⅰ) 主題四 Respiratory System(呼吸系統)
- 教學方式
觀看影片 討論活動 作業活動 隨堂測驗 期中測驗 期末測驗
- 評量方式
課程參與 (10%)
觀看影片 (5%)
討論活動 (5%)
作業活動 (10%)
隨堂測驗 (10%)
期中測驗 (30%)
期末測驗 (30%)
- 先修科目
應先修過「普通生物學」、「解剖學」、「生物化學」
- 參考書目
1. Ganong WF. Review of Medical Physiology. (24th Ed)。 2. Widmaier, E.P., Raff, H., and Strang, K.T. Vander’s Human Physiology- The Mechanisms of Body Function. (14th Ed)。 3. Bern, RM, MN Levy. BM Koeppen and BA Stanton. Physiology. (5th Ed)。
36週/4學分
- 課程概述
正常的生化過程乃是健康之基礎,許多疾病是因為體內生物分子的物理化學特性或化學反應過程發生異常所致。因此,本課程將教導學生能充分熟悉:各種主要的生物分子之物理化學性質及其生物功能、主要的燃料分子之新陳代謝及其調節、生命之分子基礎及其調控、各種生物訊息傳遞之途徑。期望學生能以生化生理知識為基礎,推論病變的原因及可能的治療方法。期能引發學生對生命科學研究的興趣,達到自我學習的精神,並學以致用於個人保健及日常生活。
- 教學目標
學生要能充分熟悉: 1. 生物分子之種類、物理化學性質及其生物功能 2. 了解生化原理,包括:結構-功能相關性,化學活性,酵素動力學與平衡、熱力學,生物膜結構及功能,能量代謝路徑、代謝整合及調節、各種生物訊息傳遞之途徑。 3. 生物分子之新陳代謝及其調控異常所導致的疾病。
- 授課教師
何恆堅 醫學院醫學系生化學科 教授 李妙蓉 醫學院醫學系生化學科 副教授 馬明琪 醫學院醫學系生化學科 教授 張乃文 醫學院醫學系生化學科 教授 黃琮竣 醫學院醫學系生化學科 副教授 詹淑秦 醫學院醫學系生化學科 副教授 鄭志鴻 醫學院醫學系生化學科 教授
- 教學進度
主題一 Proteins (蛋白質) 主題二 Enzymes (酵素) 主題三 Bioenergetics (生物能量學) 主題四 Carbohydrates (醣類) 主題五 Lipids Metabolism (脂質代謝) 主題六 Nitrogen Metabolism (含氮物質代謝) 主題七 Integration of Metabolism (代謝整合) 主題八 Biosignaling (生物訊息)
- 教學方式
觀看影片 討論活動 作業活動 隨堂測驗 期中測驗 期末測驗 其他: 1. 課前給予大綱或補充資料公告於數位學習平台。 2. 以錄影帶、動畫或分子模型輔助授課。
- 評量方式
課程參與 (10%)
觀看影片 (10%)
討論活動 (10%)
作業活動 (10%)
隨堂測驗 (20%)
期中測驗 (20%)
期末測驗 (20%)
- 先修科目
應先修過「生物學」及「普通化學」課程內容
- 參考書目
教科書: Reginald H. Garrett and Charles M. Grisham (2017) Biochemistry, 6th ed. 參考書: 1.Thomas M. Devlin (2011) Textbook of Biochemistry with Clinical Correlations, 7th ed. 2.Christopher K. Mathews, et al. (2013) Biochemistry, 4th ed. 3.David L. Nelson and Michael M. Cox. (2013) Lehninger Principles of Biochemistry, 6th ed. 4.Jeremy M. Berg, John L. Tymoczko, Lubert Stryer. (2012) Biochemistry, 7th ed. 5.Victor W. Rodwell. et al. (2015) Harper’s Illustrated Biochemistry, 30th ed. 6.Denise R. Ferrier. (2014) Lippincott’s Illustrated Reviews: Biochemistry, 6th ed. 7.Mary K. Campbell and Shawn O. Farrell. (2015) Biochemistry, Taiwan ed.
2017/01/23~2017/03/19
8小時/8週
- 課程概述
本課程將提供工業安全控制理論與實務應用進行說明,教學主題包含:國內外工業安全規範概述、工安案例分析、製程安全及防火防爆技術、工業安全理論應用與緊急應變。
- 教學目標
提供工安專業人員所需的工業安全控制的理論應用、設計方法與災變防範技術等架構工業安全設計,內容強調工業安全規範與理論方法的介紹、重大工安事故案例的調查分析與檢討,加強工業安全實務的應用。
- 授課教師
王義文 公共衛生學院職業安全與衛生學系 助理教授
- 教學進度
第1週 全世界都在做工安 第2週 歷史的傷口 I ─國際化災事故史 第3週 歷史的傷口 II ─國內化災事故史 第4週 工業化學品危害知多少?! 第5週 認識火災與爆炸 第6週 老闆!您要投保嗎? 第7週 工安人的角色 第8週 呼叫!緊急應變隊
- 教學方式
講課、小組討論、e化教學
- 評量方式
線上測驗 (60%)線上作業 (40%)
- 先修科目
無
- 參考書目
1. 工業安全-危害控制,中國醫藥大學,2014。 2. Introduction to Inherent Safer Design, Center for Chemical Process Safety (CCPS), 2009.
- מורה: 王義文
- מורה: 黃湘媚
- מורה: 梅茵 105072201_職安碩1甲
- מורה: CMU.guest-教師 CMU.guest-教師
11週/4學分
- 課程概述
由建立細胞階層基本概念開始,接著介紹神經肌肉,再個別帶入各個系統。課程中著重介紹各個器官系統之功能及運作原理及器官系統之間的互動與協調:幫助同學了解身體如何在動態平衡中維持恆定(Homeostasis)並間接穿插相關系統的生理病理機制。希望藉由此課程幫助同學們奠定生理學基礎,做為未來其他醫學/臨床相關專業科目的基石。
- 教學目標
本課程首先教導學生認識人體正常器官的功能表現。繼而導入各個器官系統專論。讓同學瞭解比較各個系統之健康與病態時的情況,並將這些專業知識與臨床所見的疾病串聯起來,以應用於將來診斷、處理疾病與預防之用。
- 授課教師
林靜茹 醫學院醫學系生理學科 副教授 梁育民 醫學院醫學系生理學科 教授 陳雅雯 醫學院醫學系生理學科 副教授 黃怡萍 醫學院醫學系生理學科 副教授 鄭雅興 醫學院醫學系生理學科 副教授 龔志力 醫學院醫學系生理學科 副教授
- 教學進度
主題一 Gastrointestinal System(消化系統) 主題二 Urinary System(泌尿系統) 主題三 Reproductive System(生殖系統) 主題四 Endocrine System(內分泌系統)
- 教學方式
觀看影片 討論活動 作業活動 隨堂測驗 期中測驗 期末測驗
- 評量方式
課程參與 (10%)
觀看影片 (5%)
討論活動 (5%)
作業活動 (10%)
隨堂測驗 (10%)
期中測驗 (30%)
期末測驗 (30%)
- 先修科目
應先修過「普通生物學」、「解剖學」、「生物化學」
- 參考書目
1. Ganong WF. Review of Medical Physiology. (24th Ed)。 2. Widmaier, E.P., Raff, H., and Strang, K.T. Vander’s Human Physiology- The Mechanisms of Body Function. (14th Ed)。 3. Bern, RM, MN Levy. BM Koeppen and BA Stanton. Physiology. (5th Ed)。
11週/4學分
- 課程概述
由建立細胞階層基本概念開始,接著介紹神經肌肉,再個別帶入各個系統。課程中著重介紹各個器官系統之功能及運作原理及器官系統之間的互動與協調:幫助同學了解身體如何在動態平衡中維持恆定(Homeostasis)並間接穿插相關系統的生理病理機制。希望藉由此課程幫助同學們奠定生理學基礎,做為未來其他醫學/臨床相關專業科目的基石。
- 教學目標
本課程首先教導學生認識人體正常器官的功能表現。繼而導入各個器官系統專論。讓同學瞭解比較各個系統之健康與病態時的情況,並將這些專業知識與臨床所見的疾病串聯起來,以應用於將來診斷、處理疾病與預防之用。
- 授課教師
林靜茹 醫學院醫學系生理學科 副教授 梁育民 醫學院醫學系生理學科 教授 陳雅雯 醫學院醫學系生理學科 副教授 黃怡萍 醫學院醫學系生理學科 副教授 鄭雅興 醫學院醫學系生理學科 副教授 龔志力 醫學院醫學系生理學科 副教授
- 教學進度
主題一Cardiovascular System(心血管系統)
主題二 Nervous System II(神經系統II) 主題三 Nervous System III(神經系統III)
- 教學方式
觀看影片 討論活動 作業活動 隨堂測驗 期中測驗 期末測驗
- 評量方式
課程參與 (10%)
觀看影片 (5%)
討論活動 (5%)
作業活動 (10%)
隨堂測驗 (10%)
期中測驗 (30%)
期末測驗 (30%)
- 先修科目
應先修過「普通生物學」、「解剖學」、「生物化學」
- 參考書目
1. Ganong WF. Review of Medical Physiology. (24th Ed)。 2. Widmaier, E.P., Raff, H., and Strang, K.T. Vander’s Human Physiology- The Mechanisms of Body Function. (14th Ed)。 3. Bern, RM, MN Levy. BM Koeppen and BA Stanton. Physiology. (5th Ed)。